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与在全球经济中地位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现有讨论强调了在金融领域局限,资产安全管理系统尤其是资账户管制限制。随着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放缓和金融加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发生加剧了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趋势. 这些新趋势将淡化金融优势和金融劣势,为币国际化乃至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带来新动力和深远影响.
货币具有效应,与语言类似,使用者越多通用越强. 因此,资产安全管理系统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惯和路径依赖,只有经济社会重大事件冲击才能打破既有格局。历史上,包括次贷危机在内重大事件曾引发对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质疑.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都是百年一遇超预期事件,再次引发了对美元体系质疑.
当前对美元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美元内部和外部价值存在背离. 通胀上升意味着美元对内贬值,但美元汇率却反而上升. 尽管通胀加剧,美元汇率仍然上升,这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许多国家债务以美元计价,还债负担随着加息而增加,从而推高了对美元需求.
其次,西方国家对金融制裁降低了美元资产通用,促使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持有美元储备资产安全. 然而,历史上对美元质疑并没有对美元地位产生实际影响. 从1960年代至今,尽管在全球经济中比重已从40%下滑至25%左右,但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比重仍然维持在60%左右.
有人认为军事实力是美元国际地位关键,然而,历史上大多数军事霸权并没有建立起货币地位. 要理解美元地位,有必要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金融体系演变. 在过去40年中,全球化和金融化是美元体系基石.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国际地位并未下降,根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
全球化核心是贸易和金融自由化,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和出口中心. 而金融化则是指金融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不断增强. 金融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最典型金融化国家. 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而金融化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必要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顺差国对国际安全资产即国际储备货币需求增加,而逆差国对国际融资需求也在扩大。作为金融业最发达国家,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资产和商业融资. 、以及能源出口国等顺差国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作为安全资产,而逆差国则通过国际融资满足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仍有较大差距,但地缘和疫情等因素引发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可能为币国际化提供新动力。然而,要打破既有格局,需要更多重大事件冲击。。